叙利亚内战的烈焰再次熊熊燃烧,一场由外部势力点燃的地区风暴正席卷中东。 叙利亚临时政府领导人朱拉尼,在美以联手支持的武装围攻下,走投无路,派遣外长希巴尼紧急飞赴莫斯科,向俄罗斯总统普京寻求军事援助,这标志着自阿萨德政权倒台以来,叙利亚新政府首次正式向俄罗斯寻求庇护。 这场危机的核心,是美国、以色列和土耳其三国在叙利亚复杂的权力角逐。
这场冲突的导火索,并非单一事件,而是多条战线同时引发的全面危机。在叙利亚南部苏韦达省,德鲁兹地方武装公然违反停火协议,对叙利亚政府军发动猛烈袭击。 烈日下,德鲁兹武装分子利用山林地形的掩护,凭借火箭弹和冲锋枪的火力优势,对毫无防备的政府军巡逻队发起伏击。 战斗瞬间爆发,一名政府军士兵当场阵亡,多人受伤。 这并非孤立事件,上个月德鲁兹武装曾与政府军发生激烈的冲突,并取得了显著的军事优势。 外界普遍认为,以色列暗中支持德鲁兹武装,意图在叙利亚南部建立一个受其控制的“安全区”。 以色列战机的轰炸更是雪上加霜,其目标甚至直指大马士革国防部周边建筑,造成严重破坏,引发市民恐慌。 残骸飞溅,惊恐的尖叫声此起彼伏,充分展现了冲突的残酷。
展开剩余69%与此同时,在叙利亚东北部,美国扶持的库尔德武装对盘踞在曼比季郊区的沙姆解放组织(HTS)发动了大规模袭击。 数百名库尔德士兵,借助美式装备的火力优势,使用迫击炮和轻武器对HTS据点进行了数小时的猛烈轰炸。 至少7名HTS成员受伤,现场浓烟滚滚,当地村民仓皇逃窜。 库尔德武装长期控制着该地区的石油资源,并得到美国提供的军事援助和空中掩护,这使得他们成为叙利亚政府眼中的一根刺。 叙利亚国防部迅速做出反应,下令政府军进入战备状态,并誓言对库尔德武装进行报复。
内忧外患之下,叙利亚临时政府风雨飘摇。 沙姆解放组织(HTS)内部派系林立,指挥系统混乱,士兵们纪律涣散,甚至在朱拉尼下令从苏韦达省撤军后,仍有部分分子拒绝服从命令,继续在乡村烧杀抢掠,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动荡。 政府财政早已捉襟见肘,公务员薪资无法按时发放,基本公共服务陷入瘫痪。 美国对叙利亚实施的制裁如同枷锁,扼杀了本已脆弱的经济。 而以色列的多次空袭,更是让朱拉尼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,上个月大马士革的爆炸事件中,有多名临时政府官员丧生,迫使朱拉尼不得不携家人连夜逃离首都。
面对美以联手支持的武装围攻,以及国内的持续动荡,朱拉尼政府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。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,朱拉尼最终决定寻求俄罗斯的帮助。 叙利亚外长希巴尼的莫斯科之行,是叙利亚新政府在国际舞台上的关键一步。 在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会谈中,希巴尼直言不讳地阐述了叙利亚面临的严峻挑战,并恳请俄罗斯伸出援手,与叙利亚“并肩作战”。 俄罗斯方面也并非毫无反应,俄罗斯在叙利亚地中海沿岸拥有83个军事基地,中东战略地位至关重要。 此前以色列空袭事件中,莫斯科曾公开谴责以色列的军事行动,并对朱拉尼政府表示支持,为此次合作奠定了基础。
然而,这并非一场简单的地区冲突,而是美国、以色列和土耳其三国之间复杂地缘政治博弈的结果。 美国通过支持库尔德武装,间接控制叙利亚东北部的石油资源,削弱朱拉尼政府的势力。 以色列则利用德鲁兹武装在南部施压,并通过空袭等军事手段,进一步巩固其在该地区的战略影响力。 土耳其则支持HTS和叙利亚国民军,并在边境地区制造摩擦。 这三国都默契地反对俄罗斯卷土重来,并私下向朱拉尼施压,警告其不要与俄罗斯合作,否则后果不堪设想。 在叙利亚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,每一方势力都在书写着自己血腥的历史,而这场冲突的结局,仍未可知。
"
发布于:四川省启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